English

难忘去年高考阅卷

——北大研究生的痛苦回忆
1999-05-07 来源:生活时报 《中国青年报》 张智乾 我有话说

“别庸人自扰了,你改变不了这一切”

1998年7月底作为一名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市语文高考阅卷。我很兴奋,在我眼里高考阅卷是一件神圣的任务:想想,在这一次考试里,有多少考生的命运将被放在命运天平里,在这人生的奋力一搏中,暗中划定他们前方的道路。我知道,在最后的裁判时,一定有人会失败。虽然结果不能平等,我想我们能尽我们之力做到竞争过程的平等,挑出最优秀的种子,让优秀者不辜负自己的智力与努力……

是的,我将尽力!我严肃地踏入阅卷的教室。

我批的是语文卷。我想,考试的目的应该是,挑选出文字功力深,文学敏感性好,语文基础知识丰富的学生。我得小心:说不定在我笔下,会有几个未来的钱钟书经过呢!

在以后的7天里,我与北京市一些中学的教师一起,完成了批卷的任务,在那个炎热的夏季,蝉在教室外拼命地叫着,汗从额头上掉下来,落在考卷上,化为湿湿的一片,坐得太久了,许多人都在叫背痛,可是为了赶进度,还得坚持……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我的心情从激动,到惊讶,到迷惑,最后陷入了一种深深的焦虑——为了那些无辜的学生,更为了长期以来就埋在我心里,这次因批卷而益发证实的中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弊端。

那天,批完最后一张考卷,在夕阳下走回宿舍,我的心情万般沉重。阅卷组组长似乎明白我的心事,笑笑地拍着我的肩头:“每年都这样,这是没办法的!行了,小伙子,别庸人自扰了,你改变不了这一切。”

真的这样吗?

我心里掠过一丝黯然。后来我想,诚然,我改变不了这一切,可我应该将它写出来:这7天里我所看到和听到的,以及对此我不乏偏激然而真诚的思考……

“人生观这么灰暗,怎么行”

我们整个批卷组改的都是主观题,标准题为机器改。在改主观题的过程中,老师们的意见很说明一些问题。在1998年的高考卷中,有一道很灵活的试题,要求考生用时间为主语,造出两个比喻句。这是一道比较能看出学生语文内在素养的考题。

在我们组里,时常听到老师对学生答题的评价。

“你看这题写得多棒:时间如航船,载我们去胜利的地方!这学生的人生观多积极呀。年轻人就是应该去夺取胜利嘛。”一位老师道。

“是呀是呀。多么积极的人生观。”大家附和。该学生得了个满分。

“时间如金钱,给我们创造物质财富。是呀,这学生是明白应该珍惜时间的。”又一个幸运儿,他也得了个满分。

我改我的题。忽然,我的斜对面发出一声惊呼:“哎呀!”接着她念了出来:“你看这学生写的:‘时间好比我们手中的沙子,从我们手里漏去,从此不再归回;时间就像一列列车,载着我们,经过无数的人生小站,最后抵达死亡!’瞧瞧这学生,人生观怎么这么灰暗呢!”

那老师作势欲挥笔,我看这个学生要遭厄运了,忍不住说:“可这学生文笔不错,想象力也不赖呀。”

“人生观这么灰暗,怎么行!”她惊讶而真诚地瞪了我一眼,“思想多不好呀。不行不行!”她的笔落在考卷上,我延项一看,这个“人生观灰暗者”得到了:一个鸭蛋。

作文题,其判卷方法更是如此。

人生观的乐观与否和学生语文水平高低是挂钩的么?我心里涌上一层困惑。何况上面提的那个考生对人生的思考也并非太过离谱。人终归是要死的,他不过将这事实道破而已。而对死亡进行思考,本是应该的。老托尔斯泰说,一个真正的思想家,无论他想什么,都不可能回避死亡这个命题。苏格拉底蔑视那些从来不曾思考过死亡的人,说他们“白活了”。就是鲁迅,在《过客》中,也借老人的口说道,人生的最前方无外是坟——也就是死亡。这个可怜的早熟而坦白的考生因为他的思考失去了弥足珍贵的4分。

我想,老师们所谓的“人生观”,也就是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的一部分吧?长期以来,在中学语文教育里长期存在的一种思想,那就是以政治思想先进与否作为评判作品优劣最大的标尺。

这样,我们整个的语文教学陷入一种误区;本意在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语文教育,却添进了太多异样的任务,显得不堪重负:它又像政治课,又像革命史,又像历史人物掌故课……而本来最重要的培养语文素养的任务,却被挤到一个相对不起眼的角落。

作文的特点:“言语乏味,面目可憎”

在作文卷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思维的雷同和创造力的萎缩。

1998年的高考作文题,题目是:拒绝脆弱或我选择的性格,议论文、记叙文皆可。这是一个比较可以发挥想象力的题目,写作的余地相对来说还是挺大的。可是学生的作文简直可以说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

以《拒绝脆弱》写作记叙文的,他们家的父母大都离婚,要不便是一方死去。开头我还颇感动,可后来我惊讶了:这社会怎么回事,离婚率这么高。后来我读多了,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所写的离婚大都是编造的,是为应付作文而虚构的。这样,在他们的文章里出现了一种矫揉造作的悲伤,他们的悲伤因为没有出自体验而显得格外虚伪。而结尾常常是这样:在他们悲伤的时候,一个外在的力量出现了(常常是老师或年长者),对他们语重心长地教导了一番,他们恍然大悟,于是,情绪发生了快速的转变,拒绝了脆弱,选择了坚强。

议论文就更是千篇一律了。开头必须破题,将拒绝脆弱的大旗摆出来,然后举一正一反两个老掉牙的例子说明问题然后总论全文,说明拒绝脆弱对整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有莫大好处,你看,人人都坚强了,我们国家不就可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么?看多了这些文章,看开头就知道结尾。

与他们内容雷同搭配的,是他们语言味道的类似:一样地空洞矫情,一样地大口号,一样外强中干……用一句难听的话来概括他们作文的特点,那就是:言语乏味,面目可憎。

然而说句实话,如果作文想拿个好分数,你还得这样写。据我观察,大多数阅卷老师不欢迎特立独行的文章。文章一旦写得有个性,有特点,首先增加了阅卷的难度;其次,有个性的文章总是似乎令人难以接受。

我不禁想起了每年北大开学新生代表发言:一律怯生生地走上来,细声细气地念稿子,可稿子内容却充满了很做作的豪迈之情,满篇的大词而且年年如此。后来我知道,这种发言稿是用中学学来的套路写就的。

最后的题外话

在批卷工作刚开始时,我们这些批卷人员相视而誓曰:“决不错过一个好学生。”虽然每个人对“好”的理解不尽相同。

过了几天,我们都面有愧色,但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多想我们手下有多少冤死鬼了,我们必须手不停批。卷子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从我们手上飞速经过。我们的脑袋都木了,但还得一字字、一行行地扫过。是的,扫过去!平均四五分钟我们就得批完一篇作文。

7天后,我们告别时,人人都扪着胸口内疚地说:“造孽,草菅人命,真真草菅人命呀!”

我们组的一个老师说:“幸好学生家长不在周围,他们万一知道了批卷是这么回事,他们不急死才怪呢!”“是啊,我女儿明年高考,但愿运气好点,撞上个好的批卷老师,否则真要坏菜了。”另一个判卷老师忧心忡忡地说。

我想起当年高考的侥幸过关,手里捏了一把汗:好险呀,如果碰上批我的卷子的老师当时心头一咕噜,我的作文分数就大打折扣了。

那么多考卷(近50000份),那么短的时间(7天),却安排了那么少的判卷老师(只有100多人)!如果这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考试也就罢了,可这是高考,决定考生一生命运的高考!

四五分钟批完一篇作文,批卷的诀窍就是看头看尾扫中间,兼看看学生的字迹工整与否,然后凭一个感觉给分。每天批6个小时,后来脑袋木了,连感觉也迟钝了,就只能大抵上改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给个中不溜的分数,反正出不了问题。进度得保持呀,虽然内疚得要死,可是没办法,真的。

后来一个老师讲:“我要和我的学生讲,作文要拿高分,一要字写得好,二要烧高香!”

为什么不多找几个批卷老师,加强兵力,使得批卷工作可以进行得仔细一点?问负责人,负责人摇头道:“就这么点经费,找不起那么多批卷的人。”

一次重要的考试就这样对付过去了?我真感到愤怒了。为什么不多给点经费?为什么不能给这么重大的考试批卷工作输输血?这种挑选人才的考试的重要性不讲大家也明白,可却掏不出几个子儿来多请几个判卷老师,而多请几个判卷老师却可以使诸多考生在命运前得到一次相对公正的裁判!

每次想到那些问题,一股痛苦就从心里冒出来——是的,还有太多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思考、还有太多的问题等待我们解决:无论是高考阅卷,还是中学语文教育,还是其他许多我们尚未做好的事情……

我们不能再等待了,请自中学语文教育开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